电脑版

传承文化 在春节纪念“春节老人”

2018-02-17

正月初一,阆中市桥楼乡落阳村。游客与当地百姓沿蜿蜒山路而上,上到顶,落下闳广场就到了。“世界杰出天文学家”的雕像高高屹立在广场上,那是落下闳仰首观天的模样。

去年3月,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落下闳是首批十位历史名人之一。而按照阆中人的习俗,祭拜“春节老人”落下闳是每年大年初一一件重要的事。

落阳山下落阳村

民俗盛会年味浓

上午8点过,落下闳广场上,两面大鼓架在落下闳雕像的两边,身着汉服的鼓手举着大大的鼓槌,蓄势待发。广场的台阶下,不断涌来的人潮围成里三层外三层。

落下闳研究会会长王庭文也带着研究会的专家赶到现场,把关祭拜仪式。“落阳村的村民自古就有春节祭拜落下闳的风俗,祈求先人赐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王庭文说,2016年,落下闳广场落成,为保护民俗文化,研究会接过举办落下闳祭拜仪式的大旗,“尽可能还原历史上的祭拜传统。”王庭文介绍,祭拜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祭拜仪式,二是传统民俗表演。“有不少表演的经典剧目都脱胎于落下闳的民间传说或历史记载,非常有价值。”

经考证,落阳村是落下闳的出生地和隐居地。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当地兴建了落下闳广场,并为其塑像。从2017年起,大年初一祭拜落下闳的盛会就定在这里举行。

鼓手擂鼓十二响

童声朗诵节气歌

9点半,祭拜落下闳的仪式正式开始。主祭人发令,全场人员向落下闳雕像三鞠躬,现场安静肃穆。随后,两位鼓手擂响大鼓。擂鼓的次数,是有讲究的,需要12响,以纪念落下闳将农历正月定为岁首,正月初一过年,全年12个月。紧接着,一旁的民间曲艺老人敲响铜锣,厚重的锣声24响,是为了感谢落下闳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然后是鸣炮 28响,因为二十八星宿是由落下闳确定的,为之后改进和发展浑天仪奠定了基础。随着鼓乐齐鸣,嘉宾代表为落下闳塑像敬献花篮。

祭拜仪式的最后一项,是桥楼乡中心学校的小学生为全场朗诵了一段《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参与表演的三年级学生王思哲说起落下闳的故事头头是道:“没有落下闳,就没有大家的春节。”

打捞沉没的历史

还原落下闳模样

祭拜仪式之后,是精彩且有价值的民俗表演。王庭文说,这些年,落下闳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保护与落下闳有关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很多艺术表演形式。他直言,有不少内容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所以他们的工作还具有抢救性的意义。

第一个节目是“赶年”,由桥楼乡的长公文化艺术团原创。节目内容源自对于“年”这一“怪兽”的传说:远古时期,大巴山里有一种吞噬生灵的怪兽叫作“年”,人们发现它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便挂上灯笼,燃放鞭炮,敲打锅碗瓢盆等器具去驱赶。

“落下闳嘛,出生在这落阳村……”最精彩的节目当属“春倌说春”。一男一女两个演员,着大红色绸衣,搭配宽松黑色长裤,脸上戴着夸张的木质面具,手上敲着一种叫马锣的敲击乐曲,用当地的方言诉说着落下闳从出生到观天象的一件件传奇之事。据介绍,这种表演形式叫“倮罗说春”,在阆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四川日报 编辑:王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