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62件李可染真迹本月9日首现成都!

2018-08-03

峨眉秋色 51.2x45cm

杜甫草堂 58.5x46cm

李可染

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李可染真迹即将集中首现成都!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将于8月9日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大展,由李可染画院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历时一年整理,共展出作品62件,囊括山水、人物、牛三大创作主题,精选李可染不同创作时期的佳作,勾勒出其艺术生涯的大体轮廓,并清晰地梳理了他在蜀中的艺术活动。其中,包括他笔下抗战时期的画作《杜甫草堂》《青城山》。

李可染先生的儿子、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庚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四川、重庆的时光是李可染“艺术思想成熟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环节”。据了解,此次李可染真迹大展将从8月9日持续至9月2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真迹曝光

大规模高水准 成都首次举办李可染主题展

这也是成都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高水准的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提前拿到部分此次展览的精品画作图片,发现其中有多件李可染早年画的青城山、杜甫草堂等巴蜀自然文化名胜风光作品。其中,李可染的《杜甫草堂》《青城山》两件成都题材真迹,相传均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另外,李可染早期创作的部分精彩的人物画和牛系列作品更是首次曝光。

李可染1907年生于江苏徐州,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晚年曾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自幼喜爱绘画的他,13岁拜钱食芝为师学习中国画,后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专攻西画。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李可染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的创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高峰,作品气象沉雄博大,韵致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晚年的作品超越对景创作,追求神韵,在意境营造和笔墨语言上进入化境,其成就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与蜀之缘

艺术思想从成熟走向高潮 以“师牛堂”命名画斋

今年的中国嘉德春拍,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以1.265亿元成交,再创天价。而根据公开资料现实,他存世的七件“万山红遍”系列作品更是其代表作,也是收藏市场的大热门。目前这七件作品有四件存于国家美术机构,一幅流于海外,一幅在2015年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亮相,以全场最高价1.84亿元易主。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李可染与蜀地有着不解之缘。李可染先生的儿子、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庚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在四川、重庆的时光是李可染“艺术思想成熟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环节”,沙坪坝、金刚坡、万州、成都、青城山、峨眉山等地,都曾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可染以满腔爱国热忱投入救亡洪流,先后辗转川、鄂、湘等地绘制大量抗敌救亡宣传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李可染在重庆开始了他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变。

1943年,专攻素描、油画的他任教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深研中国画。迁居到重庆赖家桥一处牛棚旁的小屋后,他着实喜爱上了牛棚里勤劳、坚韧的大青牛形象,又受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郭沫若诗歌《水牛赞》的感染,开始以牛为主题提笔创作水墨画,勉励自己与国人发挥坚毅勇敢、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自此,水牛与牧童成为了李可染绘画的经典题材。他把自己的画斋命名为“师牛堂”,刻印章“孺子牛”以自励。

白发学童

“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在四川时期,李可染提出,绘画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可染开始万里写生,对景创作,探索中国山水画的变革。第二次踏入巴山蜀水,他用西画写生的方式和光影的表现手法开启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他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笔墨,巧妙借用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在中西艺术思想激烈碰撞的历史背景中,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示了传统国画在现代历史语境下的艺术魅力,是现代美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按照著名美术理论家、国画家邵大箴的说法,所谓“打进去”,就是钻进传统里把古人的经验和技巧真正学到手。李可染采用的方法是多看、多临摹、多领会。他尤其喜欢历代文人画大师的作品,在精心临摹前人的作品时,认真揣摩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格调与笔墨情趣。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后,李可染又拜两位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虔诚地向他们学习,从他们的艺术实践中认真体悟中国画创作体系与方法特别是笔墨的奥秘。而所谓“打出来”,就是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适应时代和发挥个性的创造。李可染的创新精神,深受老师林风眠和画家徐悲鸿的影响。

李可染作画,费尽心思、充满深情。晚年的他曾以“白发学童”自勉,感叹“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在其“苦学”的感召下,他的周围形成了德艺并重的良好学风。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王安然

图片由武侯祠美术馆提供

成都商报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