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康焰:一个与新冠病毒“抢生命”的人

2020-07-28

讨论病例,进隔离病房查房,继续会诊,继续梳理……忙碌是他的常态

●在武汉,他率领的团队屡创奇迹,救治了两百多名重症、危重症患者。

●一个优秀的医生,眼睛里一定要能看到人。

●救死扶伤是职业使命,发生疫情,就该上。

从武汉到绥芬河再到乌鲁木齐,一个与新冠病毒“抢生命”的人

7月22日,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素有全国“重症八仙”之称的四川大学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名列候选榜单中,这份有66位候选人的名单上还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推选委员会会将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中选出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候选人名单公布之时,康焰正在乌鲁木齐传染病医院忙碌。7月19日,他受国家卫健委的指派,奔赴新疆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治疗工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已是康焰第三次出征,从湖北武汉到黑龙江绥芬河,再到新疆乌鲁木齐。有人说,康焰在,患者的希望就在。

把“武汉经验”移植到乌鲁木齐

7月22日晚上9点30分,记者拨通康焰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略显疲惫,从早上9点进入病房到晚上9点,他已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

此次赴新疆,康焰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疆迅速建立收治、抢救患者的流程。

截止到7月22日晚上,乌鲁木齐传染病医院已收治132名患者,其中10%左右为重症。

按照在武汉期间的救治经验,康焰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安排至“红黄绿”三个病区,以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应该说,从武汉到绥芬河,再到乌鲁木齐,我们收治患者的流程越来越娴熟,制度也越来越完善。这次救援更加从容,缺人手,就从新疆甚至全国各地调;缺少恢复期血浆,就从武汉调过来……”康焰介绍道。

在乌鲁木齐,忙碌”是康焰的日常状态。每天早上用两三个小时讨论病例,进入隔离病房查房,通常下午三点钟才能扒拉上几口盒饭,然后继续会诊、讨论。回酒店已是晚上10点以后,洗澡、吃饭之后还要对当天的重点患者进行梳理。“每天倒在床上就可以睡着,根本没有失眠的机会。”

康焰(中)和同事们在一起。

屡创救治奇迹的“定心丸”

2020年2月7日,康焰作为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率领130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23病区,在60天时间里,这个团队屡创奇迹,救治了两百多名重症、危重症患者。死亡率远远低于武汉当时的平均水平。

基鹏是康焰的博士生,也是援鄂主力之一,她说,“师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重症病人都是‘守’出来的。师傅的要求特别高,查房时,要我们对病人的各项数据了如指掌,药物剂量,各项指标,用药方案,检查结果,每天吃了多少排了多少……”知悉病人的每个细节,是治疗的首要环节,也是对重症医生管理病人的基本要求,这是康焰团队为什么能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条生命的“秘诀”。

康焰团队刚武汉,便接收了两名需要做气管切管的患者,这项操作的风险系数相当高,因为要开放患者的气道,气溶胶易传播,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我来做第一台(气管切管)。”康焰身先士卒,以娴熟的技术很快完成。基鹏说:“这不仅体现了师傅的技术,更是一种担当。”

医疗队的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深静脉置管、第一例气管拔管、第一例俯卧位通气、第一例经皮气管切开、第一例有创机械通气+ECMO患者转运等高难度工作,都是由康焰完成的。他的担犹如“定心丸”,令整个团队有节奏,心不乱。

康焰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这点基鹏很有体会。一次为患者做气管切开, 康焰指导,基鹏操作,“在师傅面前,有我些紧张,每个动作都遭嫌弃,师傅看不下去了,‘一屁股’把我挤开,三两下就把气切导管安好了。”从隔离病房出来,康焰甩给基鹏一个课件,“你这简直不能代表华西水平,发一个二十年前的课件好好学。”

康焰的能力之强,业内流传已久。岳冀蓉是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医生,也是康焰在武汉工作时的“左膀右臂”。关于康焰的“神奇”,岳冀蓉举了一例:多年前,自己所在的老年科收治的一名需做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患者,因患者年事已高,血管畸形,几个熟手都没法操作。于是向重症医学科的康焰求助。“他像变戏法一样,几下就搞定了。”岳冀蓉说,在武汉期间,康焰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比其他医生多,为节省时间,他会亲自去推氧气瓶。

一瓶豆腐乳背后的柔情

2月中旬,武汉。在一天晚上的业务讨论会上,康焰尚未落座,就火急火燎地问“豆腐乳买到没有,明天早上争取带到病房里。”如此严肃的业务讨论会,康焰为什么会关心一瓶豆腐乳?原来,这是为了满足一名患者的心愿。

一位婆婆的家人全部感染了新冠,入院初期,她的情绪崩溃,曾一度拒绝接受治疗,所以医生每天查房的时都会格外关照她,渐渐地,婆婆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开始好转。一天,婆婆对前来查房的康焰说,“想吃豆腐乳和蒸鸡蛋。”要知道,当时的武汉已经停止对个人销售物资,要买到一瓶豆腐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一天午饭时,康焰惊喜地看到一名医生掏出一瓶豆腐乳,这是从成都背到武汉的“宝贝”,康焰一把抓过瓶子:“豆腐乳征用了。”然后赶紧递给身边的护士长:“你下午把这瓶豆腐乳给42床婆婆送过去。”正巧,当天的盒饭里有蒸鸡蛋,康焰小心翼翼地把这块蒸鸡蛋挑出来,放在干净的盒子里,让护士一并带到。

当婆婆看到她心心念念的豆腐乳和蒸鸡蛋时,激动坏了。

几天之后,婆婆见到康焰:“你们四川的豆腐乳太辣了,我想吃白味的。”康焰笑了,“我一定满足你的心愿。”所以,在晚上的业务会上,特别提起豆腐乳这件事。

康焰经常对医生们说,“如果只是把一个人当成疾病的代码,当成一个要攻克的难题,这个医生不算成功。一个优秀的医生,眼睛里一定要能看到人。” “师傅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尊重患者作为人的社会属性。”基鹏说,直到现在,师傅对他在汶川地震时候抢救过的患者的情况也如数家珍。

始终牵挂战友和患者

朱霆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耳鼻喉科主任。在康焰率队抵达武汉之前,他已经在东院23区坚守了两个星期。“那段时间,情绪恐慌、焦虑甚至无奈。重症患者数量多,死亡率高。”作为病区的负责人,朱霆在煎熬中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

2月7日晚上,疲惫不堪的朱霆在病房里第一次见到康焰。因为专业不对口,朱霆原来没有跟康焰打过交道,但对“重症八仙”的名声早已耳闻。“康主任握手特别有力量,我如同在战场上的孤军遇到了救兵一样,我说‘康主任,您们来了,我就踏实了。’而他,只是在握手时又加一分力道,”

几天前,武汉首例新冠肺移植患者崔志强治愈出院,这位患者就是康焰从死神的手中抢下来的。3月中旬,崔志强因感染新冠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当时双肺出现了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靠呼吸机和人工肺维持生命。康焰率团队一次次帮助其度过劫难。4月6日,康焰接到离开武汉的通知。这时候,崔志强依然生命垂危,康焰连夜组织专家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

朱霆说,“临走之前,康焰还是放心不下几位重症患者,他说遇到任何问题,随时找我!”直到现在,康焰依然与曾经的武汉战友们保持密切联系,时常会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提出救治方案,帮助患者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劫难。

被队友‘P’在合影照的“C位”

从2月7日至今,康焰三次临危受命。驰援武汉60天;驰援黑龙江绥芬河35天;再到新疆乌鲁木齐指导救治工作,康焰一直奔走在战“疫”路上。

康焰在出征武汉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本来是以华西医院第二批队员的身份支援湖北的,可登机牌已换好,行李也上了飞机,却突然收到国家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另有任务,暂缓支援。机场工作人员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的行李挑出来。“当时挺失落的,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去。”一周以后,康焰接到通知,让他率队出征。“我拿着根本没有拆开的行李就出发了!”

2020年4月7日,四川省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最后一批队员回到成都,作为武汉前方医疗队副队长,康焰在机场进行了简要的汇报。“我把队员带到了武汉,现在,我把他们一个不少的带了回来……“现场掌声四起,经久不息。时隔3个半月,再次提到当时的场景,康焰还很感叹,”当时,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从机场到隔离点的沿途,群众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挥手致意,这一幕,至今刻在康焰的脑海中。“很多年轻护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我这个年纪,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流露感情,但内心还是很激动。”

4月22日,四川省援助湖北医疗队最后一批队员解除隔离。161名队员在隔离点外拍摄“全家福”。遗憾的是,缺少了康焰的身影。他,已在隔离的第三天再披征衣,受国家卫健委的调派,紧急赶赴黑龙江绥芬河。

“我们把最中间这个位置留给康焰,到时候把他的头像P到照片上。”四川省卫健委书记沈骥的提议,得到了在场人的赞同。一张缺少了康焰的照片被定格下来。这件事让康焰感动,“大家没有把我这个队员搞忘。”

少了康焰的“全家福”,大家特意为他留了C位。

“发生了疫情就该我们上”

看到缺席了康焰的“全家福”,他的夫人王女士百感交集:“他出发的时候承诺过,要把所有人安安全全的带回来,他做到了,可惜今天他缺席了。”时隔三个月,王女士谈到合影这件事,声音依然哽咽。

康焰的夫人是华西医院的麻醉科医生。疫情爆发初期,医院的患者不多,工作量不饱和。“我尽可能给自己安排多一些的工作,免得让自己胡思乱想。”王女士说,“很多个深夜,都在默默落泪,不担心是假的。他不是一个人,还带着100多人的团队。”每次看到新闻里关于武汉的疫情,她的心都会跟着颤抖。“作为妻子,我必须支持他的工作,当其他人在讨论他的医术多么高超时,我只希望他能够平安回家。”

5月16日凌晨,康焰结束了在绥芬河的支援返回成都,在双流机场,王女士和女儿早已等候在停机坪,康焰走下悬梯,与妻子、女儿深深地拥抱。“我当时很平静,一切担忧,都在我看到他的那一刻化为乌有。”王女士说。

对于妻子的默默付出,康焰十分感动。他说夫人对他的工作非常理解。“这次她没有到一线,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不然她比我还上得还快。‘非典’的时候,我和夫人没有商量,就在各自的科室报名上一线,也没想才几岁的孩子由谁来照顾。谈不上抛头颅洒热血,救死扶伤是我们职业使命,发生了疫情,就该我们上。”

尽管康焰对他驰援黑龙江一事“轻描淡写”,但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无数关心他的人的神经。4月11日,一条微信在“华西-武汉支援会师群”里沸腾了:“各位队员好,早上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我去参加绥芬河新冠救治工作,下午4:05航班出发,来不及和大家当面告别了……回华西再见!”

有人说,两个月习惯了靠着康主任这棵大树,现在大树走了好不习惯,离开来得太突然了,您一定要保重!

还有的说,康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我们期待您平安归来……

“师傅在武汉的时候就经常顾不上吃饭,饱一顿饿一顿。我们特别担心他在绥芬河也不爱惜自己,担心他在绥芬河带的团队没有我们听话,工作上不能给他扎起……”

康焰离开驻地后,在工作微信群里发了一堆玫瑰花图案,并留言:“送给大家的礼物,自取哈!”心细的人发现,群里总共172人,康焰“送”出的玫瑰花一共172朵。

人物名片:

康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素有“全国重症八仙”之称。198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并留校工作。2005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Barnes’ Hospital麻醉与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他创建的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全链条重症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呼吸治疗师这一特殊职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话:

记者:您三次参与救援的感受是什么?

康焰: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在灾难面前,我们举全国之力,调集各地的资源,为的是让患者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救治。

记者:您怎么看待医生这份职业?

康焰:医学是一门富有成就感、存在感的事业,每个从业者尽管不可能大富大贵,也不可能成为众人仰慕的英雄,但当他治好一个病人,治好某一群患者时,他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别人所不能体会的。

记者:入围了“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名单,您如何看待“教师”这份职业?

康焰:我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怎么对待自己的患者?我的学生都会看到。所以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参照物,不能懈怠。

川报观察记者 李寰/文

川报观察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