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螽斯羽,揖揖兮” 青城山疑现“四川最大蝈蝈儿”

2020-08-04

螽(zhōng)斯羽,揖揖兮。绿翅小虫,擅飞,好聚集——至少两千年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注意到这种夏日常常出没的小虫,在现代民间,他们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蝈蝈。7月30日,青城山下一棵楠木上,一只蝈蝈悄悄从树梢爬了下来,紧紧抓住树干,认真产卵。它身侧,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正屏息凝神,仔细观察。对赵力来说,这只本应随处可见的蝈蝈,有一个重要的奇特之处:体型极其巨大。据他查阅资料后分析,这极有可能是四川有记录在册的,最大的一只蝈蝈。

“它整整8厘米长,一般这种个体,也就6厘米最多了。”赵力说,这种巨型的螽斯,其实很多年前自己就知道它的存在,但是一直没有采到标本,“以前在九龙沟和西岭雪山也见到过它的残肢。都是被鸟吃掉以后留下的翅膀或者是头部,一直没有找到完整体,这个东西数量看来很少。”

这只蝈蝈叫山地亚叶螽,属于拟叶螽亚科(Pseudophyllin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Tettigoniidae)。目前,全世界记载19族260属(亚属)998种(亚种),主要分布在新、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拟叶螽亚科共记述过16属39种(亚种)。

赵力曾在一本昆虫图鉴上见过它的照片,是重庆的昆虫爱好者在重庆拍到的,但是在这本书里边儿也没有写出它的准确名字,只鉴定出来是一种亚叶螽。此外,他还在网上看到有昆虫爱好称在浙江天童山也见到过。“但是看来也很稀有,因为在描述中这位发现者写的是它用嘴咬开树皮产卵,实际上我当时看见的是直接用产卵器钻进树皮的。看来这位发现者也只见到过一次,所以没机会仔细观察。”赵力说,这些住在树上的叶螽种类往往都是很难发现的,主要是它们平时不下树,又有高度的拟态,“这个都是晚上才下来,而且是雨夜,平时谁会下雨的半夜到山上去逛?”

30日晚上9点过 ,赵力与这只大蝈蝈,有缘相逢。下雨也没有妨碍小虫认真产卵。赵力推断,平时它生活在高大的楠木树的树冠层中,所以根本无法被人从树下见到,只有在晚上下到树干上产卵时,才有机会遇见。所以以前只捡到过被鸟吃剩的残体。

凡是螽斯都被叫做蝈蝈儿,成都地区以前发现过的螽斯都是中小型种类,体长在3至6cm之间。四川以前最大的螽斯种类是大蝈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纺织娘,雌性体长可达6cm。大蝈螽的雌性体长可以达到6cm多一点,但是没有过7的。“从体积来说,这只是前者的一倍以上,从视频里你可以看到它并不擅长跳跃,而是喜欢飞行。并且反应比较迟钝。”赵力觉得有趣,“要是成都常见的别的种类的蝈蝈,这样玩儿早就跳开了,而它却反应慢悠悠。你可以看到它们的后腿很发达,擅长跳跃。而这个种根本就没法跳。你看,视频上无论我怎么动它,它只会爬来爬去。要是草丛里生活的种类早就一跃而起跳开了。”

这只螽斯头部锥形,体长约80mm,全身翠绿,停栖时头部至翅膀形成狭长的叶片状,姿态极为特殊,很像一片树叶轻轻的散落在其他叶片上,因此很难被发现。它和成都地区常见的螽斯最大的区别是后腿退化,无法跳跃。另外,它的翅膀从正背面看非常宽大,更像一片树叶。虽然大多数螽斯都是拟态树叶的,但它的模仿能力显然更胜一筹。这可能和它平常不怎么活动有关,这就需要更精妙的模仿。避免自己被鸟类发现。“它和楠木的叶片非常相似,加上是在楠木树干上产卵,所以我推断它肯定是在这种树上生活的。”

现在,赵力将这只大蝈蝈养了起来,进行下一步的观察。8月1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过了一夜,这只蝈蝈吃掉了一些壳斗科的叶子。“它的食性比我想象的要宽呢。现在看来,不是只吃楠木叶子。”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在《诗经》里,螽斯被视为多子多孙、兴旺绵长的象征,故宫里还有专门的“螽斯门”,用来祈求和护佑皇室开枝散叶。这只象征着吉祥的小虫在雨夜里悄悄爬下树梢,完成了自己产卵的任务。它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待到最多11月,它就会悄然逝去,而新的生命将在树中慢慢成长,继续繁衍。

夏虫不可语冰,传承生生不息。封面新闻记者 杨雪

华西都市报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