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教育部提醒考生警惕“虚假大学”,专家:这些招考骗局当心

2020-08-07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放榜,报考哪所大学成了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8月6日上午,教育部发出通知,提醒广大考生们警惕“虚假大学”。

尽管这些年来通过教育、公安、网信部门联合打击,绝大多数以诈骗为目的的“虚假大学”已难继续招摇撞骗。但在经济利益诱惑之下,一些新的“李鬼大学”仍难以根除。为此,教育部在通知中提醒考生,查不到代码都是虚假大学,此外,教育部还公布了3005所高校全名单(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校)

除了假大学外,还有哪些招考骗局需要警惕。8月6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提醒,类似请黑客改分、找关系送前包录取等“报考捷径”,也要小心。

虚假大学不具招生资格,毕业文凭不被国家认可

十余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然而,在考生的关键人生节点上,有人却动起歪心思,抓住考生“走捷径”“低分上名校”的心理,诱骗其缴纳高昂的学费,将一众考生送进了“李鬼大学”。

所谓的“虚假大学”,到底假在哪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红星新闻记者解释:假大学即为不被国家认可,不具备办学条件,也具有招生资格,未经过官方备案的所谓学校。储朝晖表示,这些无官方背书的学校,学生在毕业后获得的文凭,也同样不会被国家认可。

“具体来说,不在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正规名单中,就属于假大学。”储朝晖解释。此前教育部发布的“高校白名单”中,收录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共3005所正规高等学校。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以上高校名单考生均可通过教育部网站查询。(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2007/t20200709_470937.html)

image.png

实际上,各类“虚假大学”登上媒体“黑名单”已非新鲜事。自2013年起,民间教育服务类网站“上大学网”,就曾连续多年发布《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累计曝光了上千所冒牌大学。此外,今年7月,人民日报也发布了392所假大学“黑名单”,以提醒广大考生择校谨慎。

使用正规高校历史用名,抄袭正规高校网站内容

冒牌大学用这些套路,为考生“挖坑”

纵观这些被曝光的假大学,不难发现其背后具有的一些共同属性。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特征:

选址以京沪等高校众多的城市。如人民日报公布的392所虚假大学名单中,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有151所假大学上榜,其次为上海30所;山东25所。

这样的手段在过去也同样屡见不鲜。如上大学网2014年发布《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中,60所“李鬼大学”共涉及全国19个省市,包括北京15所,山东、上海和陕西各6所,江苏5所,河北3所……

建空壳网站,抄袭正规高校内容。如在2011年7月,被中国青年报曝光的“华北科技大学”,仅与华北科技学院一字之差。而从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名单里,并不能找到“华北科技大学”,这所学校的“官方网站”,也只是照搬了华北科技学院的信息。

image.png

百度搜索“华北科技大学”,第一条是“华北科技学院官网”(正规院校),第二条是“华北科技学院”的百度百科介绍,第三条是百度百科对“华北科技大学”的虚假大学提醒

在上大学网发布的《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第三批)》中,假大学“北京交通工程学院”的网站,其学校简介系抄袭正规高校晋中学院;校园图片则抄袭正规高校江西服装学院。在其网站上,甚至还有快速办理该校学历文凭等广告。

仿冒高校名称或借用高校曾用名。如人民日报公布的假大学名单中,如“北京医科大学”,用名与‘首都医科大学”相似,位于广西的“西江联合大学”,北京的“北方联合大学”用名则与“北京联合大学”相似。

除仿冒名称外,也有假大学采用现有大学曾用名的方式。如“北京经济学院”,就使用了”首都经贸大学“的历史名称;“上海财经学院”的命名则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历史名称。红星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上述392所虚假大学中,共有8所使用正规高校历史用名。

教育部为考生“避坑”支招:查官网、查代码、看分数

虚假大学为何“野火烧不尽”,多年存在于社会之中?哪类考生更容易中招?对此,储朝晖认为,主要有两类考生容易上当受骗:“一是分数不高但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他们往往寄希望于捷径,妄图用不高分数换取高学历高文凭;二是信息闭塞,不懂得如何分别真假的学生,无意间报考了冒牌大学。”

面对虚假大学的挖坑手法,为了让保护考生利益,让考生们准确“避坑”,教育部的通知特别提醒,在志愿填报时应做到:

1.查官网官微: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或在官微“微言教育”“高校名单”栏目进行查询核实。

2.查代码:每一所经教育部备案的高校都有高校报考代码与专业代码,在各省(区、市)填报志愿系统中均可查询。虚假大学因未有办学资质而无招生代码,查不到代码的学校都是“虚假大学”。

3.看分数: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任何声称,可以不看分数,交钱即上的学校,都是在招摇撞骗。

同时,储朝晖也提醒,考生在报考大学时,应多搜集官方信息,咨询学校招办老师,确保招生信息准确可靠;同时应放平心态,结合自身实际报考大学,切勿好高骛远,报以侥幸心理。

除了虚假大学,还有这些招考骗局

实际上,在报考大学的链条上,虚假大学只是招考骗局中的一个环节。有考生成绩不理想,担心无法上线心仪的大学,因此有骗子抓住这样的心理,诱骗家长称“送钱包录取”或直接请黑客进行高考改分……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被曝光的招考骗局新闻中,有不少受害者曾相信“中间人”的承诺,表示与某所高校有关系,只要花重金,就能保证孩子录取,最终却落得人财两空。

“在网络招考公开透明的条件下,人为影响招录结果几乎不可能实现。”储朝晖回应红星新闻称,目前高考招生的各个环节,基本由招考系统自动抓去完成。如考生分数未上调档线,则考生档案就无法送到学校招生老师面前。公开透明的操作,人为影响招录结果几乎不可能。

黑客能改分,交钱能“包过”?这样的骗局手法,在储朝晖看来同样不可能实现。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把分数改了,但从招生提档到最后考生录取进校,学校还会对考生分数进行多次核查。所以只是改了查分系统的分数,最后在分数核查环节,依然会原形毕露。”储朝晖解释称。

对于招考环节的种种骗局,教育部也提醒广大考生,报考大学要保持平常心。“高考无捷径,只有放平心态,理性认识,不相信所谓的高考捷径,那么‘虚假大学’也就无所遁形。”

如果发现自己不小心误入了虚假大学怎么办?储朝晖建议考生:“应立刻停止入学,并勇敢进行举报,甚至使用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特约记者 杨雨奇 北京报道

红星新闻 编辑: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