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留住乡音 这群大学生用AI技术保护方言

2022-06-15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 陈俊州)6月15日报道 “乐山的乐不是六十的六,六十的六不是绿色的绿,绿色的绿不是落石的落,落石的落不是录音的录......”前段时间,某综艺节目中这段乐山话方言绕口令火遍网络,“魔音”绕耳,让人忍俊不禁。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由十几位同学组成的“留音计划”方言保护团队,也对乐山方言进行着探究,他们正运用AI技术赋能方言和传统文化保护。

1

与此同时,该团队也正在设计一款“AI虚拟川剧娃娃”。未来,它将用方言唱戏剧、读诗歌、与人互动,开创AI与方言深度交汇的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中国方言、中华文化的“跨界融合”。

“留音计划”让方言留下来、活起来

“这款人物的形象,我们还需要让她表情更加细腻,整体更加可爱。”在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的办公室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学专业研一学生赵江楠正与团队成员进行着细化“AI虚拟川剧娃娃”的讨论。作为“留音计划”方言保护团队总负责人的赵江楠需要协调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实时跟进项目的推进情况。

2

谈及发起“留音计划”方言保护行动的初衷,赵江楠感慨颇多。她看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语言不断更新,方言正在逐步弱化和萎缩,方言消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平时我们注意到,身边的一些小孩子已经不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这让我们有一种危机感。”在赵江楠看来,方言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赓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让方言留下来、活起来,绝不让地方文化成为无源之水。”

于是近一年前,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商学院的十余位同学共同组建的“留音计划”方言保护团队便应运而生。

运用AI 技术赋能方言保护

如何去保护和传承方言?这成了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留音团队面向全网发起“留音计划”方言文化传承人招募行动。在众多的方言中,团队首先选取了以乐山话为代表的南路话作为先期试点。

“同学,你只需要打开我们的微信小程序用你的家乡话读一段文字,便可以上传收集。”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吴建成是团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由于人手有限,他和同学们设计了一款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微信“留音方言采集小程序”来进行方言的数据采集。“在这款小程序中,有志于加入方言保护,留下珍贵乡音的朋友,只需完善相关个人信息,便可根据提示录制一段话,非常方便。”

3

“数据采集后,我们设计算法并进行AI模型的训练与开发。”在开发方言采集小程序的同时,留音团队正在设计开发一家网站,网站具有方言识别、方言合成、方言复刻、方言转换、民歌合成、读写诗歌等功能,形成“留音产品矩阵”。“目前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框架模型,通过采集的方言语料训练神经网络,并通过不断收集的数据集,逐步调整模型参数提升性能。”吴建成告诉记者,通过网页应用向大众服务,拟让AI初步“听懂”并“说出”方言,以此实现方言留存、即时输入、传统文化保护、科研应用等在内的多维应用场景。

而为了让方言“活起来”,留音团队正在设计“AI虚拟川剧娃娃”。未来,他们将以AI方言唱戏剧、读诗歌、与人互动为2.0阶段的目标,开创AI与方言深度交汇的应用场景。

“我们需要,且正在招募更多的人加入。”赵江楠告诉记者,目前已有500余人参与“留音计划”方言保护行动,“留音”团队正与科大讯飞、成都市戏剧家协会等企业和单位洽谈并寻求支持。“我们正在请教川剧老师,让AI学川剧、唱川剧,未来还可以有更多才艺,通过虚拟人物使方言活起来,更具有吸引力,将方音永远留存在千年文化的血脉之中,向世界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好声音。”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红星新闻网 编辑:杨燕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