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翰墨天府 诗意成都 天府文化云讲堂带你领略书法诗歌艺术

2022-12-09

红星新闻网(记者 付晓桐129日报道 书法的厚重让诗歌得以留存传颂,诗歌的灵动又让书法意境飞扬。我们常将二者分开欣赏,而在成都杜甫草堂,却能同时领略二者碰撞出的火花、融合成的精髓。

“书法与诗歌,虽是不同的艺术,却自古以来就有着某种不解之缘。”12月9日,由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红星新闻网策划执行的“天府文化云讲堂”系列活动第九场就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本期嘉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郭强。

怎样欣赏品味名家书法?对书法爱好者来说,你的书法属“哪一派”?将书法与诗歌结合,又会带来怎样全新的审美意趣?在名家演绎的杜诗书法作品的辉映中,郭强带领广大云上观众,透过书法看诗歌。在鉴赏艺术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同时,带大家领略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句,同时悦读那诗墨交融、诗情画意的天府文化魅力。

诗歌天府

杜甫与锦官城的不解之缘

成都历史文化悠久,文苑英才辈出,在中国书法、诗歌文学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杜甫草堂故居,郭强首先为观众讲述了诗圣杜甫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郭强说,这首《春夜喜雨》是杜甫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来到成都定居写下的诗句。在成都,他耕作、种菜、养花,丰饶的成都平原和包容的天府文化让杜甫度过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段较为安定的日子,也从而催生了这首表达对春雨润泽万物的喜悦之情的千古名篇。

图片1

▲杜甫草堂-茅屋故居 图据视觉中国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多涉笔时事政治、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称为“诗史”。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杜甫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时光。“这四年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里难得的愉快岁月。在这期间,漂泊一生的他在这里和家人有了短暂的幸福安稳生活,成都平和宁静的美好自然环境给杜甫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成都淳厚质朴的风物人情和民俗民风又给杜甫的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的诗词创作在此期间达到了鼎盛时期。”

郭强介绍,在成都的这四年间,杜甫写下了200多首诗,数量可以说是十分之大。在这期间他的诗风虽仍不改沉郁,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清丽的作品,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等,这些诗歌无不表达出杜甫当时沉醉于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图片2

▲杜甫草堂-大雅堂 图据视觉中国

透过这些优美的诗作,观众可遥想感知杜甫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夔门抒怀、草堂岁月、洞庭余响等人生阶段,接下来,郭强则带领观者看见书法与诗歌和谐齐奏之美。

翰墨荟萃

碑上品读半部中国书法史

跟随直播镜头,郭强带领观众来到杜甫千诗碑。所谓杜甫千诗碑,就是以雕刻的手法,集结再现古今书家名家的杜诗书法精品,堪称“诗与书法的盛宴”。郭强结合这些书法精品为观众着重讲述了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时期书法艺术的时代特征。

图片3

▲杜甫草堂-杜甫千诗碑

“汉字是书法的母体,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变迁,书法在不断地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石鼓文、篆、隶、楷、行、草的出现,形成了清晰可见的运行轨迹。”郭强表示,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壮大发展的时期,可以说涵盖了半部中国书法史。

“纵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在诗人、词人的加入下,书法被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郭强说,宋书代表人物苏轼的书法从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其字形温润、笔圆韵胜、格调高雅、姿态万千、风格多样,其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图片4

▲苏轼 《杜甫暮歸詩帖》 (由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

“到了元朝,书法总体是崇尚复古,元朝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这个时期书法的代表人物,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他们在注重复古的同时,也主张诗、书、画的结合,注重结字的体态,这是书法艺术形制上的突破。”郭强表示,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皆在真、行、草书领域,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清代才有所改变。

据郭强介绍,明代书法在宋元帖学基础上继续发展,明初期台阁体盛行一时。书法里的台阁体就好比科举的“八股文”,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科举时规定皆用楷书答试卷,字写得不好即使再有才也会落榜,导致读书人写字力求工整,虽然端正好看但阻碍了个性发展。其代表书家祝允明所在的吴门书派彻底摆脱了台阁体的流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影响甚广;而其另一代表人物董其昌主张学习古人,但提倡师其意而不师其迹,建立了清雅疏秀的书风,对明末清初影响极大。

“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出现了王铎、邓石如、何绍基、康有为等一批著名书法家。”郭强说,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精彩纷呈,各家各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以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影响了无数后人。

无论是诗圣杜甫定居草堂留下诸多传世佳作,还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女性革新家薛涛取水浣花溪制作“薛涛笺”,诗歌和书法自古便在成都得以传承、得以发展、得以弘扬。

据悉,本场直播活动结束后,“天府文化云讲堂”系列活动将迎来最后一场节目,敬请期待!

红星新闻网 编辑:杨燕棋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监制:孙耒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