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北京女子图鉴》:把欲望变成驱动力

2018-04-27

《北京女子图鉴》。

工作不好找、物质诱惑多、职场上的饭局文化、工作中的纷纷扰扰、情感不顺遂……这个四月,不少人跟随着《北京女子图鉴》中“北漂”女孩陈可的打拼故事,或笑或哭,起起伏伏。和陈可一样,女主角戚薇也是一位地道的川妹子。4月25日戚薇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更点明自己与陈可的相似之处:“我跟她起步的出发点很像,我们都是不想要看到有天花板的生活,都希望自己的明天过得比今天要好。这个要求是向外踏出那一步的一个动力,也是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个动力。”

最穷时卡里只有35元

从小公司前台,外企小白领,商务代理再到自媒体,《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一路走来艰难困苦却又无比坚定。同样,从选秀出道,非科班演员,一路打拼到今天的戚薇,身上也有一股洒脱不怕事的拼劲,这也是她和陈可,最为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四川女孩身上都有一股拼劲,很敢拼,也很努力。”

剧中,陈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努力赚钱,买车买房”,这是很多“北漂”年轻人的人生目标,陈可的“北漂”故事更是触动许多感同身受的异乡人。初到北京时的戚薇,虽然没有租住地下室的经历,却也曾居无定所,搬过很多次家。她印象中住得最长的,是为了省钱,与3个女生合租在北京百子湾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周围吃的挺多,却也超级堵车,在寒风中等一个小时也打不到车以至于觉得自己被冰住的经历,让戚薇至今难忘。

出道至今,戚薇也有很多委屈不足为外人道,甚至最穷时卡里只有35元,还取不出来。这次遇上陈可,戚薇的这些经历又被迫都被翻了出来。也因为这些过往,让戚薇在拍摄陈可失恋又无家可归后坐在路边啃半根玉米的剧情时,哭到不成人形,哭得泣不成声,甚至连导演都过来安慰,“戚哥我想知道你这些年到底都经历了一些什么。”戚薇了解女孩子在大城市打拼的不容易,她希望通过《北京女子图鉴》“可以让所有女孩都能够看到一些帮助自己成长的东西,让大家可以一路顺顺利利,当然我知道是很难,希望我们做到一些。”

通过努力买到了Dream bag

川妹子特有的爽朗,让喜欢戚薇的人对她有了“七哥”的爱称。霸气的她,看到弹幕中不少网友刷屏陈可双眼皮不自然,问是不是贴了双眼皮贴时,立马截图发微博回应:“这辈子也没有贴过什么双眼皮贴!我是割的……怎么了呢?“此次接受记者采访,戚薇再次发挥直爽个性,不仅不回避,还透露自己在大学时期就割了双眼皮,“我是内双,看屏幕就看不到双眼皮了,开开以后,让睫毛可以伸出来,就去开了,那个时候的技术没有现在的技术好,现在有很多技术,打点啊,埋线啊,痕迹很不明显的,我那个时候就是直接割的,没有现在科技那么自然。”

除了双眼皮,戚薇还自曝出道第一个名牌包包也是假的,“刚刚出道的时候,家里还给你寄钱,你也没有那么多的收入买一个上万的包,很遥远,但又特别喜欢,我当时看中那个包的款式和样子,觉得特别好看,并不在于是名牌,我真的特别喜欢那个包。我就买了那个包的假包,也特别满足和欣慰。后来我通过自己慢慢努力,买到了那只包的真包。假包变成真包,款式都一样的时候,我把两个包拿出来对比,这时候仿佛对比的不是这两个包了,而是我这一路经历和努力的过程,我终于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这个自己的Dream bag。”

有欲望没毛病

剧中陈可也喜欢名牌包包,甚至电脑桌面都是名包的经典款,这也引得不少网友质疑,认为陈可对名牌包的执念会使得该剧的价值观引导出现偏差。在戚薇看来,陈可对包的执念,不在于包的品牌,是她心中对自己努力的一个物化的东西,是和她的努力能够匹配的。

至于陈可被定义为是一个有欲望的女人,想成为别人眼中闪闪发光的女人这种欲望支撑她在北京奋斗,戚薇也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欲望不是一件坏事情,可能之前大家听到欲望,感觉是贬义词,现在慢慢恢复到中性,《北京女子图鉴》想要告诉大家的,其实欲望是褒义词,说梦想可能有点远,但是欲望是一个驱动力,如果这个欲望是好的欲望,不是一种很邪念的欲望的话,就是你前进的一个动力。比如说女生想买包,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所有东西都是你的欲望,但是你的努力要匹配得上你这种欲望,你要有变成一个大女人。这种欲望,你才会更加努力改造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我觉得欲望这个事情没有毛病,我也是有欲望的人。”

目前,《北京女子图鉴》已经播出过半,外界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看到有人说《北京女子图鉴》的故事代表不了“北漂”,戚薇回应:“看到不少影评,有人说陈可好幸运,这说明看剧的人过得还挺辛苦的;有人说还好我没有像陈可那么惨,这说明看剧的人过得挺幸运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做‘尺’,来丈量另一个人的故事,有人说,我们的故事代表不了‘北漂’,你误会了,我们从来没有打算代表‘北漂’我们是‘北奔’;另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故事能完完全全代表一群人,我们只有分享,没有代表,我的故事代表不了‘北奔’,谁的,也不行。”

戚薇说,把《北京女子图鉴》拍出来,给大家分享这么多的失败不顺利不合适,“是为了让大家能找到那些真正成功顺利和合适的,弯路不一定要自己走,希望陈可走过的弯路,你可以绕行,如果不巧你已经吃过类似的苦,那么允许我替陈可给你一个抱抱,我们相互取暖,哭过以后才能明白,还是笑吧,毕竟化妆品很贵。”

@对话戚薇:

会放弃爱情去选择我的工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当年北漂时最不习惯的是什么?

戚薇:

刚到北京的时候,最大的不适应,应该是天气太干了,我每天早上起来,醒过来的时候都流鼻血,有一段时间我想是不是我得白血病了,天天都流鼻血,因为我以前待的地方,都是比较湿润的地方,像成都、杭州、上海,都是不会有这些情况,北京刚去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北京的冬天比其他的地方好过一些,前提是只要待在室内的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当时最怀念成都什么,家人还是美食?

戚薇:

最怀念的肯定是家人,但是美食绝对是不能割舍的事情,我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北京,上海,或者国外也好,一定是要带点成都口味,也就是辣的东西,我不吃辣不行的,已经有这个习惯了,我现在但凡有个2-3天的休息我都会回成都,去吃些好吃的美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好多人不懂陈可怎么一下就选了何志结婚,为什么不选卢家凯呢?

戚薇:

因为陈可选择何志是选择了一份安稳,而不单纯是何志,但是这个安稳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稳和她想象的安稳,后面大家会看到,后面会告诉你们一切的答案。至于卢家凯这个事情,大家接着往下看,后面还有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剧中遇到了很多“渣男”,有哪些建议给观众们,如何远离渣男?

戚薇:

渣男这个事情也是很难回避的。因为有些渣男掩饰得很深。尤其是女生陷入到爱情之后,就像是黄越彬这样子的,大家觉得为什么陈可对他如此的沉迷,她掉入爱情以后,就是放弃了对他的判断,脑子已经不清楚了,怎么办?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断舍离,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现实中如果当年你在奋斗中途碰上张超那样的男人那样的爱情,你会选择接受,然后在事业上放缓一点脚步平衡一下爱情和面包,还是和陈可一样,流着泪但坚定地离开?

戚薇:

我应该也还是会放弃爱情去选择我的工作。这份爱情对我来说有点沉重,而且它有点带不起来,跑不起来,陈可和我,都属于要奔跑的人,我们没有躺赢的命,所以我们只能站起来奔跑,但对于这种要相互和你依偎着跑的那种人,他要跑得起来,张超不是能够跑得起来的那种性格的人,所以我应该不会选择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观众拿价值观是否正确去衡量陈可,你怎么看?觉得公平吗?

戚薇:

任何人都会拿自己的价值观看作品里的人物,说不上对或者是不对。都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的,这个无可厚非,其实陈可这个角色,我并不是说一面倒的一片叫好,有这样的声音才真实,我认为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负面声音的,有人喜欢你,就有人不喜欢你,陈可也一样,如果一面倒的好的话,是我们创作上的一种失败。

绫的选择

作者:淼

着力于消费社会的影视作品很多,《小时代》之流是隔靴搔痒,糊弄小孩。相比起来,《东京女子图鉴》要有诚意得多,纪录片式的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事实就是如此,你的意见是无效票。剧情没有什么值得说,多的是意料之中又情理之中的反转。女主是实际人,她的欲望明白构成着她的每个动机,包括她所选择的爱情。

绫的心路历程展现得很详细,很多人分析她的“成长”,弹幕里有人说她是进阶版的灰姑娘。是的,她手握那几张牌,包括青春和美貌,一路换取更多,更多,踩着一个又一个的节奏点,从秋田杀进Gucci亚洲总部的品牌策划,将自己的委屈和不甘打包,喂养背后那只名为“欲望”的怪兽。怪兽不死,她就不会停。我舍不得斥责那头怪兽,女主正因为欲望而鲜活生动。

奇怪的消费社会用金钱烧熔出了一个虚幻又精致的幻象,又为身处其中的人们创造了飞蛾扑火的感性。我想起,小美人鱼承受裂腿之痛,每日踩在刀尖上,最后死在自己的理想中,成为一堆泡沫。若有人在高维世界俯视,看到的,大概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人们前赴后继将自己套进这个幻象中,将灵魂熔铸成最符合这个时代期望的塑料公仔。绫妈妈对绫有这么一句判语:“女人就是从小就想要和别人拥有一样的,就这样和大家并肩齐聚一同成长。”在这个方面,绫从来未变过“理想”:成为让许多人羡慕的人,她也很清楚自己痛苦的根源——她不知道一个女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她背后的欲望无法回答她。她的自信始终需要向外在参考体系投射个人价值来支撑。想要自成体系,却屡屡失败。相比之下,绫的妈妈自小在东京长大,见过世面,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坚定地选择了传统价值观,从东京嫁到秋田县,日子过得平和幸福。

绫始终还是理想状态啊。肯定在某个时间点里,她会觉得自己是手握无数可能,鲜花会有,面包也会有。但是,命运还是慢慢将她打开,原来她只有一种可能。

只是啊,将一种可能实现也是幸运。最怕的是,吃饱了面包后,偏想起当时暗香浮动。

无解。

华西都市报 编辑:段琪琳